今天说的你所不知道的耳朵保健可不是炒冷饭哦。 人体作为一个互相关联的精密系统,耳朵和身体的其他机能都息息相关的。
血压也关系到听力
说到血压,大家想的无非是心脏啊,血管啊。和耳朵有什么必然联系呢?其实不然,耳朵除了外耳廓,其余部分都在颅内。耳部的供血状况是直接影响到听力的,科学家早就发现了高血压和听力间的关联。
高血压是可以引起血压,血流和血液浓度的变化,这种不良变化容易引起内耳的缺血和缺氧,这就直接造成内耳损伤,造成听力下降。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耳蜗了,而耳蜗如果缺血,高频的听力是最先受到损伤的。
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又比较常见,如果可以做到积极预防高血压,对听力也是一种间接的保护哦。
睡眠问题不是小事
睡眠问题已经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个常见的问题。大家想必也都经历过,睡得不好,第二天头痛,耳鸣,昏昏沉沉很不舒服。
除去耳鸣外,研究人员还发现,突发性耳聋和患者的睡眠质量成直接相关性。耳神经以及内耳结构其实极其精密脆弱,睡眠不好,或睡梦中有呼吸骤停的情况,容易造成血氧降低,供血供氧不足,影响听神经的功能。长期睡不好也会造成综合抵抗力下降,感染病毒细菌的可能性就增加。这也是突发性耳聋的一个常见原因。
别小看好好睡觉,不要熬夜这件事,不好好睡觉,可能造成对听力不可逆的损害呢。
酗酒的后果
酗酒大家都知道不好,但是可能没有能把听力问题和它相关联起来。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,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那这里会直接影响到耳神经的功能,对耳蜗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。
长期酗酒一般的人,由于喝醉,也很容易摔倒,难免造成磕碰。如果不幸撞击到了头部,那也增加了脑部受损的几率。在颅内的听觉系统,也不免受到影响。
听觉系统是一个大家天天都在用的,却意识不到其重要性的系统。好好保护是非常重要的,不要等到损伤了,才后悔莫及。保护听力也仅限于对于耳朵的直接保护,免除噪音或侵害,其他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生活习惯和隐疾,都是可能会影响到听力的。
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,是对听力最大的,最简单直接有效的保健方法!
很多人在生活中有掏耳朵的习惯,一有空就想用挖耳勺、棉签、手指等掏掏耳朵,而且掏的花样也是相当多。不过,掏耳朵这样的小动作,却隐藏着大风险。
耳屎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,反而能对耳朵起一定的保护作用。它有杀菌作用,也可以保护外耳道的皮肤。
而且我们的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,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。一般情况下,无需掏耳朵挖出耳屎。
如果经常去掏的话,会损伤外耳道皮肤,导致外耳道炎症,造成真菌感染,引起耳部疼痛甚至听力减退等。
涕用力过猛会增高鼻内压力,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,引起中耳炎。
正确的方法是:用手指轻压一侧鼻翼,轻轻擤出另一侧鼻腔的鼻涕,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。感冒时,更要多加保护耳部。
打喷嚏也能伤耳朵,一个喷嚏的最大气流甚至相当于15级台风的风力。
如果忍着喷嚏不打,就很可能让细菌回流,进入到中耳、鼻窦里,引发中耳炎、鼻窦炎甚至鼓膜穿孔。
有了喷嚏最好痛快打出来,因为打喷嚏本身是人体受到刺激时的防御反应,通过打喷嚏可以将体内大量细菌与异物排出体外。
已有多项研究证实,吸烟者的听力损失几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得多,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。
吸烟者的听力损失风险平均增加20%~60%。
吸烟对高频(4kHz)听力损失影响特别厉害,且吸烟越多、烟龄越长,听力损失的风险就越高。
吸烟除了影响自己,还会影响家人。
研究表明,绝大部分有问题的孩子,父母至少有一人是常年抽烟的。
二手烟还会直接刺激孩子的中耳黏膜,使孩子中耳内的粘液变多,一旦形成积液,就容易引发中耳炎。
所以,该戒就戒了吧。
乘飞机时,耳朵疼痛难忍,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?
飞机起飞、爬升或下降,气压会发生剧烈变化,对耳膜产生影响,轻则造成耳朵不适、耳鸣,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、头痛、耳膜穿孔等,影响听力。
潜水、高压氧舱治疗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所以,乘飞机、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,要注意多做吞咽动作,避免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。
另外,有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咽鼓管功能障碍者,不建议乘飞机旅行,以免引起航空性中耳炎,出现耳痛、鼓膜充血、中耳积液,甚至听力下降。
噪声可造成听觉系统永久性损害,是最常见的听力致残因素之一。
日常生活中,KTV包间、手机的音乐声过大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。
噪声还具有累加效应,长年累月受到刺激,会造成耳部器官的疲劳,内耳神经细胞的退行性改变,也就是听觉感受器提前老化。
如果情况严重致神经细胞损伤死亡,会导致永久性耳聋。
所以,别让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巨大噪音中,才是上上策。
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,一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,及时发现听力问题,早做治疗。
正常情况下,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进入耳内,这中间声音的高频部分已被空气吸收。
而依靠耳机传声,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,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,声压就会直接进入耳内,集中地传到很薄的鼓膜上,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。
这样就极易出现听觉疲劳,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,就会使听力下降。
而在现实中,我们的一些使用耳机的不良习惯,更是加重了对听力的危害。
一般建议,戴耳机要遵循“60-60”原则,即耳机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。
在环境特别嘈杂的地方,就不要戴耳机了。因为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。
另外,建议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到4小时,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。
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等,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,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。
耳毒性药物致聋与药物种类、用药剂量、用药时间及途径、内耳的药物浓度、药物排泄速度、遗传等因素都有关系。症状可能出现在用药过程中,也可发生于停药数日、数周甚至数月。
有些耳毒性药物导致的听力下降是暂时性的,但多数是永久性的。
所以,这些药物一定要警惕,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。
突发性耳聋有病毒感染、血管因素、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等多种原因,但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。
从临床上看,长时间熬夜、休息不好、身体处于疲劳状态、情绪紧张等都是诱发因素。
特别是中青年脑力劳动者,可能因为工作紧张、生活压力、情绪刺激等,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。
所以,一定要注意休息,不要疲劳工作,更不要老熬夜。